p53抗体(小鼠单抗)
收藏
产品编号 AP062
数量
¥ 798.00
产品包装:
>20次
产品简介
使用说明
相关文件下载
相关产品
相关论文
产品问答
来源 用途 可检测样品 抗体类型 p53分子量
Mouse WB, IP, IC, IF H, M, R, Mk IgG2a 53kD

      WB,Western blot;IP,Immunoprecipitation;IC,Immunocytochemistry;IF,Immunofluorescence.
      H, human; M, mouse; Mk, monkey.
      本p53抗体(p53 antibody)为进口分装,用经过适当修饰的人重组p53为抗原制备而成的抗p53小鼠单克隆抗体。克隆号为BP53-12。
      本p53抗体可以识别人、小鼠、大鼠和猴子的p53,其他种属未经测试。本抗体可以检测一些高表达p53的肿瘤细胞内源性的总p53蛋白水平。本抗体较难检测到正常成纤维细胞中的p53。本抗体识别的是p53近N端部分,可以识别p53/T complex。
      p53是一种肿瘤抑制蛋白,在细胞对DNA损伤或基因组异常响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p53激活可以导致细胞周期阻滞(cell cyc
le arrest),DNA修复或细胞凋亡。MDM2是p53的E3 ligase,可以导致p53的泛素化修饰并被蛋白酶体降解。p53可以被多种蛋白激酶在多个位点磷酸化修饰。DNA损伤诱导的p53 Ser15和Ser20磷酸化可以减弱p53和其负调控因子MDM2的结合。p53可以被ATM,ATR和DNA-PK等在Ser15和Ser37位磷酸化,从而抑制p53的泛素化降解,促进p53的激活和积累。Chk1和Chk2可以磷酸化p53的Ser20,促进p53的四聚化,增强其稳定性和活性。p53的Ser46磷酸化和其诱导细胞凋亡密切相关。p53的Ser392可以被CAK磷酸化,该位点磷酸化和p53的抑制生长功能及其DNA结合和转录激活有关。p53可以被p300和CBP乙酰化修饰,可以被Sirt1去乙酰化修饰。p53的乙酰化修饰可以促进其在应激反应中的累积和激活。
      配套提供了Western一抗稀释液,可以用于Western检测时的一抗稀释。
      建议抗体使用时的稀释比例如下(实际使用时需根据抗原水平的高低作适当调整):

WB IP IC IF
1:1000 1:200 1:500 1:500

      本抗体如果用于常规的Western检测,至少可以检测20次。
包装清单:

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包装
AP062-1 p53抗体(小鼠单抗) 20μl
AP062-2 Western一抗稀释液 20ml
说明书 1份

保存条件:
      p53抗体-20℃保存,Western一抗稀释液-20℃或4℃保存,一年有效。Western一抗稀释液优先推荐4℃保存,长期不使用可以考虑-20℃保存,但冻融可能会导致出现轻微的浑浊和少量不溶物。
注意事项:
      对于本抗体,Western检测时一抗要4℃缓慢摇动过夜,如果仅短时间与一抗孵育检测效果较差。
      本抗体检测的目的蛋白的分子量比较大,需注意选择浓度较低的胶,并需注意大分子量蛋白转膜通常比较困难。
      在Western实验后,请注意回收稀释的抗体。回收的抗体在进行Western实验时至少可以重复使用10次。稀释后的抗体,包括已经使用过的稀释抗体,4℃保存。
      回收后重复使用的抗体,使用方法同新鲜稀释的抗体。如果在重复使用过程中发现抗体出现轻微混浊现象,可以10000g离心1-3分钟,取上清用于后续检测。如果回收的抗体出现明显的絮状物或长霉长菌等情况,则可以考虑废弃该抗体。
      本产品仅限于专业人员的科学研究用,不得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不得用于食品或药品,不得存放于普通住宅内。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使用说明:
1. Western检测:
A. 按照1:1000用碧云天提供的Western一抗稀释液稀释抗体。
B. 把经过封闭的蛋白膜与稀释好的一抗4℃缓慢摇动过夜,确保稀释的抗体至少能在摇动的瞬间覆盖蛋白膜。
C. 回收稀释的一抗,4℃保存以备下次继续使用。
D. 按照Western的实验步骤进行后续的洗涤、二抗孵育、洗涤和检测等操作。具体操作可以参考如下网页:
http://www.beyotime.com/support/western.htm
2. 免疫荧光染色:
可以使用碧云天生产的免疫染色一抗稀释液(P0103)稀释抗体,使用后注意回收稀释好的一抗,具体操作可以参考如下网页: http://www.beyotime.com/support/immunol-staining.htm
3. 其它实验操作请自行参考适当的protocol进行。
相关产品请点击如下按钮:
使用本产品的文献:
1. Yuan D, Pan Y, Zhang J, Shao C.
MUTAT RES-REV MUTAT 2010 Jun 1;688(1-2):66-71. (IF 5.803)
2. Li M, Yu M, Liu C, Zhu H, He X, Peng S, Hua J.
CELL PROLIFERAT 2013 Apr;46(2):223-31. (IF 5.753)
3. Han YT, Chen XH, Xie J, Zhan SM, Wang CB, Wang LX.
CELL PHYSIOL BIOCHEM 2011;28(5):865-72. (IF 5.5)
4. Muhammad Khan, 1 Bin Zheng, 1 Fei Yi, 1 Azhar Rasul, 1 Zhuyi Gu.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2012;2012:957568. (IF 1.984)
5. Khan M, Yi F, Rasul A, Li T, Wang N, Gao H, Gao R, Ma T.
IUBMB Life 2012 Sep;64(9):783-94. (IF 3.244)
7. Li M, Yu M, Liu C, Zhu H, Hua J.
Cell Biochem Funct 2013 Jun;31(4):281-8. (IF 2.632)
8. Yang FL, Chen FZ, Wan XX, Zhou X, Zhou MJ, Chen HC, Fu JJ, Zhang DZ.
Biomed Res Int 2015;2015:325026. (IF 2.276)
9. Zhang H, Zhong X, Zhang X, Shang D, Zhou YI, Zhang C.
Exp Ther Med 2016 Feb;11(2):669-73. (IF 1.785)
10. Chen P, He D, Zhang Y, Yang S, Chen L, Wang S, Zou H, Liao Z, Zhang X, Wu M.
Food Funct 2016 Nov 9;7(11):4576-88. (IF 4.171)
12. Chen Q, Li Y, Zhou X, Li R
Oncol Lett 2018 Feb;15(2):2218-2226. (IF 2.311)
13. Yi Zhou, Lemei Zhu, Haigang Li, Wenqing Xie, Juan Liu, Yuan Zhang, Yusheng Li, Chenggong Wang
Front Biosci (Landmark Ed). doi: 10.31083/j.fbl27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