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l-xL抗体(兔单抗)
收藏
产品编号 AB126
数量
¥ 989.00
产品包装:
>20次
产品简介
使用说明
相关文件下载
相关产品
相关论文
产品问答
来源 用途 交叉反应性 Bcl-xL分子量
Rabbit WB, IP, IHC, F H, M, R, Mk ~30kD

WB,Western blot; IP,Immunoprecipitation; IHC,Immunohistochemistry; F,Flow cytometry.
H,human;M,mouse;R,rat;Mk,Mokey.
本Bcl-xL抗体(Bcl-xL antibody)为进口分装,用经过适当修饰的人工合成的人Bcl-xL蛋白Asp61附近一段多肽作为抗原制备而成的抗Bcl-xL兔单克隆抗体。克隆号为54H6。
本Bcl-xL抗体识别的是总Bcl-xL(total Bcl-xL),可以检测内源性的Bcl-xL,未发现和Bcl-2家族其它蛋白有交叉反应。
Bcl-xL是Bcl-2家族蛋白,在细胞凋亡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Bcl-xL可以和其它促凋亡蛋白形成异源二聚体而抑制细胞凋亡,也可以直接在线粒体外膜上形成寡聚体通道以在细胞应激时维持线粒体膜的正常状态。Paclitaxel、vinblastine和nocodazole等微管损伤试剂可以通过激活JNK而磷酸化Bcl-xL,从而使Bcl-xL失活。Bcl-x基因通过选择性剪接,可以形成Bcl-xL和Bcl-xS。Bcl-xL含241个氨基酸,与Bcl-2有显著同源性;Bcl-xS相当于是Bcl-xL的缺失体,缺失了Bcl-xL在近跨膜区的63个氨基酸。Bcl-xL具有抑制细胞凋亡作用,其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已得到较为广泛的研究。
配套提供了Western一抗稀释液,可以用于Western检测时的一抗稀释。
建议抗体使用时的稀释比例如下(实际使用时需根据抗原水平的高低作适当调整):

WB IP IHC F
1:1000 1:100 1:300 1:400

本抗体如果用于常规的Western检测,至少可以检测20次。
包装清单:

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包装
AB126-1 Bcl-xL抗体(兔单抗) 20μl
AB126-2 Western一抗稀释液 20ml
说明书 1份

保存条件:
Bcl-xL抗体-20℃保存,Western一抗稀释液-20℃或4℃保存,一年有效。Western一抗稀释液优先推荐4℃保存,长期不使用可以考虑-20℃保存,但冻融可能会导致出现轻微的浑浊和少量不溶物。
注意事项:
对于本抗体,Western检测时一抗要4℃缓慢摇动过夜,如果仅短时间与一抗孵育检测效果较差。
在Western实验后,请注意回收稀释的抗体。回收的抗体在进行Western实验时至少可以重复使用10次。稀释后的抗体,包括已经使用过的稀释抗体,4℃保存。
回收后重复使用的抗体,使用方法同新鲜稀释的抗体。如果在重复使用过程中发现抗体出现轻微混浊现象,可以10000g离心1-3分钟,取上清用于后续检测。如果回收的抗体出现明显的絮状物或长霉长菌等情况,则可以考虑废弃该抗体。
本产品仅限于专业人员的科学研究用,不得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不得用于食品或药品,不得存放于普通住宅内。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使用说明:
1. Western检测:
A. 按照1:1000用碧云天提供的Western一抗稀释液稀释抗体。
B. 把经过封闭的蛋白膜与稀释好的一抗4℃缓慢摇动过夜,确保稀释的抗体至少能在摇动的瞬间覆盖蛋白膜。
C. 回收稀释的一抗,4℃保存以备下次继续使用。
D. 按照Western的实验步骤进行后续的洗涤、二抗孵育、洗涤和检测等操作。具体操作可以参考如下网页:http://www.beyotime.com/western.htm
2. 免疫染色:
可以使用碧云天生产的免疫染色一抗稀释液(P0103)稀释抗体,使用后注意回收稀释好的一抗,具体操作可以参考如下网页: http://www.beyotime.com/immunol-staining.htm
3. 其它实验操作请自行参考适当的protocol进行。
相关产品请点击如下按钮:
使用本产品的文献:
1. Wang D, Li Z, Zhang Y, Wang G, Wei M, Hu Y, Ma S, Jiang Y, Che N, Wang X, Yao J, Yin J .
Epilepsia 2016 May;57(5):706-16. (IF 6.04)
2. Fauzee NJ, Wang YL, Dong Z, Li QG, Wang T, Mandarry MT, Xu L, Pan J.
CELL PROLIFERAT 2012 Aug;45(4):352-64. (IF 5.753)
3. Mo QQ, Chen PB, Jin X, Chen Q, Tang L, Wang BB, Li KZ, Wu P, Fang Y, Wang SX, Zhou JF, Ma D, Chen G.
Acta Pharmacol Sin 2013 Apr;34(4):541-8. (IF 5.064)
4. Xu K, Ding Q, Fang Z, Zheng J, Gao P, Lu Y, Zhang Y.
Cancer Gene Ther 2010 Mar;17(3):212-22. (IF 4.534)
6. Yao J, Xie J, Xie B, Li Y, Jiang L, Sui X, Zhou X, Pan H, Han W .
Biochem Pharmacol 2016 Sep 1;115:51-63. (IF 4.96)
7. Zheng QY, Cao ZH, Hu XB, Li GQ, Dong SF, Xu GL, Zhang KQ .
J Cell Mol Med 2016 Oct;20(10):1861-71. (IF 4.486)
9. Wang R, Wang L, He J, Li S, Yang X, Sun P, Yuan Y, Peng J, Yan J, Du J, Li H
Front Pharmacol. 10:876. (IF 4.225)
10. Li JL, Wang JP, Chang H, Deng SM, Du JH, Wang XX, Hu HJ, Li DY, Xu XB, Guo WQ, Song YH, Guo Z, Sun MX, Wu YW, Liu SB
CANCER MED-US. 8(18):7774-7780. (IF 3.491)
12. Lu Liang, Aftab Amin, Wing-Yan Cheung, Rui Xu, Rujian Yu, Jinshan Tang, Xinsheng Yao, Chun Liang
CHEM-BIOL INTERACT. doi: 10.1016/j.cbi.2019.108924. (IF 3.723)
13. Jingjing Zong, Hao Peng, Xin Qing, Zhe Fan, Wenjing Xu, Xuanlong Du, Ruihua Shi, Yewei Zhang
ACS Omega. doi: 10.1021/acsomega.1c01346. (IF 2.87)
15. Rui Wang, Jinjin Pan, Jinzhen Han, Miaomiao Gong, Liang Liu, Yunlong Zhang, Ying Liu, Dingyou Wang, Qing Tang, Na Wu, Lin Wang, Jinsong Yan, Hua Li, Yuhui Yuan
Front Cardiovasc Med. doi: 10.3389/fcvm.2022.79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