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虽然过去了,但疫情依旧没有离我们远去。自5月13日以来,安徽、辽宁等地相继发现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安徽省疾控中心对患者标本进行基因测序,未发现引起高致病、高传染性的突变位点,不属于目前印度、南非等流行的高传染性变异株。
从去年年末开始,“变异毒株”就开始频繁进入我们的视线。为应对新冠变异株全方位研究,碧云天已上架多种与新冠变异株突变位点相关的产品: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P2333 | 2019-nCoV Spike Protein RBD (E484K) |
P2335 | 2019-nCoV Spike Protein RBD (N501Y) |
P2337 | 2019-nCoV Spike Protein RBD (K417N, E484K, N501Y) |
在介绍变异毒株前,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下新冠病毒的结构。
新冠病毒包含四种主要的结构蛋白:表面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简称S)、膜蛋白(M)、包膜蛋白(E)、核衣壳蛋白(N)。
刺突蛋白S包含S1和S2两个亚基,S1包含N末端结构域(NTD)和受体结合域(RBD)。新冠病毒通过刺突蛋白的RBD区域与人体细胞ACE2受体结合,打开进入人体的通道。因此刺突蛋白是疫苗设计的重要靶点,尤其是RBD区域的氨基酸突变,严重挑战着治疗性单抗和疫苗的广谱性保护的效果。
当前,新冠病毒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变异株,分别是英国B.1.1.7突变株、南非B.1.351突变株和巴西P.1突变株。而这几种突变株在RBD区域均有突变产生。
英国 B.1.1.7 突变株(501Y.V1)
2020年9月21日,英国首次发现变种的新冠病毒株。11到12月,这一变异株在英国迅速传播,成为英国最常见的毒株。2021年1月20日,北京大兴发现2例英国B.1.1.7变异株导致的病例,令国内防控形势更为严峻。
研究发现此突变株最重要的突变为在新冠病毒RBD结构域中的N501Y,即病毒第501位的氨基酸残基由天冬酰胺变成酪氨酸。该位点是受体结合域RBD中的六个关键接触残基之一,N501Y突变增加了新冠病毒对人和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2的结合亲和力,进而增强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能力。
南非 B.1.351 突变株 (501Y.V2)
2020年12月上旬,南非政府向全球公告新冠病毒的新变异 501.V2(亦称501Y.V2)。初期研究显示,501.V2变异株有较高的病毒量,扩散较快、传播性较高。根据欧洲疾病预防管制中心快速风险评估,2020年12月29日的报导,501Y.V2毒株最早出现于2020年8月初,到11月初,已成为南非主要病毒株,后来在英国及其他国家也陆续出现。
根据南非相关单位的研究数据,发现突变株主要是S蛋白存在8个突变,其中包括RBD的3个重要残基:K471N、E484K和N501Y。其中E484K和N501Y属于受体结合基序,是与人ACE2受体结合的主要位点。
巴西P.1突变株 (501Y.V3)
1月10日,日本政府表示,从4名来自巴西的入境日本旅客中检测出了一种有别于在英国和南非出现的新的变异新冠病毒。这种变异病毒携带E484K、K417T、N501Y等12种突变,与在英国、南非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有部分相同之处,但在遗传因子的构造上有所差异。
碧云天提供多种与新冠变异株突变位点相关产品,为新冠病毒研究、防治及诊断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支持,心动的小伙伴赶快来订购吧~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突变类型 | 产品包装 | 产品价格 |
P2333-200μg | 2019-nCoV Spike Protein RBD (E484K) | 南非、巴西突变株 | 200μg | |
P2333-1mg | 2019-nCoV Spike Protein RBD (E484K) | 南非、巴西突变株 | 1mg | |
P2335-200μg | 2019-nCoV Spike Protein RBD (N501Y) | 英国突变株 | 200μg | |
P2335-1mg | 2019-nCoV Spike Protein RBD (N501Y) | 英国突变株 | 1mg | |
P2337-200μg | 2019-nCoV Spike Protein RBD (K417N, E484K, N501Y) | 南非突变株 | 200μg | |
P2337-1mg | 2019-nCoV Spike Protein RBD (K417N, E484K, N501Y) | 南非突变株 | 1mg |